航空業近期成為公共關注的焦點。市場盛傳與國航交叉持股的國泰航空欲收購東航,由此觸發中國民航業第二次重組猜想。在市場動靜變幻中,航空板塊的股價也大起大落,由降轉升、由升轉降。

  固然不是此次航空業重組傳言的主角,但作為內地第四大航空公司的航空,其行動步伐也緊跟行業潮流,入海運、進保險、參期貨,海航一樣都沒少。

  10月20日本報專訪了十七大典型、航空集團董事長陳峰。

  作為新經濟組織的典型,對我來說最深刻的是,十七大堅定毫不動搖發展國有經濟和非公經濟。這是反應現階段中國經濟結構發展的最大變化。陳峰說,以產權制度為根基發展非公經濟,反應了時代要求。海航作為一個非公經濟主體,正是由於抓緊了時機才發展起來的。

  陳峰以為,并購重組是中國航空業發展的大趨勢,但民航業業已形成的四大為主的格局近幾年很難大變更。

  陳峰說,無論變成幾家航空公司,最關鍵的是,中國的航空業要依照市場的紀律形成一種有序的競爭;政府應該偏重于航空市場的條例建設,逐漸形成自我調節的狀態。

  對于海航的發展,他說,海航重組方案已得到國家批準,策劃本年年內公布重組動靜。陳峰說,海航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級的企業,機會成熟我們會整體上市。

  航空業大格局不會大變更

  《21世紀》:近期民航業動靜連續不斷,新加坡航空欲入股東航,國航傳言收購東航,又有說法上航才是背后真正被覬覦的對象,最近航空板塊的大漲大跌,讓人看花了眼。你怎麼看最近的這些變化,目前的民航業處于什麼樣的狀態?

  陳峰:中國民航業30年來的革新開放可以分為四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從軍用與民航合一,開始轉為逐漸分手、對外開放服務,開始有了商務的味道。在國際航空中,機場和航空公司是分手的,但我國不是,于是七八年以后,為了安適與國際接軌開始了第二階段的革新,這使民航的控制分類發作了重大變化,極大促進了中國民航市場化歷程。第三階段算是春秋期間,從獨家壟斷到開放,開始容許場所百家樂 必勝 公式部分籌備場所航空,這個政策給民航業帶來了繁華。海航便是在這個階段順勢出現的,從1993年開始,14年的時間,從一家只有1000萬資產的場所小航空公司發展成一家總資產過份600億元,大小飛機130多架,集航空運輸、機場基地、金融、旅店旅游和商務零售等業務于一體的內地第四大航空公司。第四個階段從春秋期間轉為戰國期間。國家把民航局和航空百家樂怎麼下注公司徹底分手,這屬于國家行政行為上的重組,把那時15家小航空公司并入到3家大公司中。海航也乘勢收購重組了長安航空、新華航空等。中國民航開始形成了四大兩小的格局——四大指國航、東航、南航、海航,兩小指上航、深航。不過,最近一兩年出現一些小的航空公司,比如春秋、奧凱、鷹聯等。但百家樂寫路四大航空公司就平分了中國航空90%的市場,所以可以說還是四大為主、小航空公司為輔。

  《21世紀》:你傳言使得介入收購的幾家航空公司關系很微妙,甚至驚動了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出來說監管部分不會干預內地航空公司的活動。為何你在接納外國媒體采訪時說,并購重組是中國航空業發展的大趨勢,但不太可能在現在幾家大的航空公司之間發作?

  陳峰:中國航空大格局近期至少十年內變更不了四大格局。國航、國泰要收購東航,這麼大的航空公司,這麼高的股價,合并不是太容易,它們各自的規模、控制半徑都不算小。不過假如真的能合并我覺得也不是壞事,可以再次實現重組提高氣力。同時新航入股東航也是好事,這樣可以加強國際和內地航空業的聯盟。不管是4家還是3家航空公司,業已形成的中國航空大格局是不太會大改的。

  無論變成幾家航空公司,最關鍵的是,中國的航空業要依照市場的紀律形成一種有序的競爭,政府應該偏重于航空市場的條例建設,逐漸形成自我調節的狀態,這是基本疑問。群雄四起起不了,市場自己會剔除,所以我以為這不是基本疑問。

  《21世紀》:中國民航的運輸總周轉量雖排名世界第2位,但中國的航空公司沒有國外的高效。你以為內地航空公司與國外的分別何在?有人說是機構臃腫?

  陳峰:兩個因素。一是外部理由,中國的航空環境差異。畢竟中國航空業是成長中的,我們的一些政策、宏觀設備、體制都有需要變更的場所;一是內部理由,是民航企業自身的疑問,我們需要提高自身航空運營的各項才幹。中國航空一定會走向世界,這是不用懷疑的,未來中國一定會出現一流航空公司。

  年內公布大新華航空重組動靜

  《21世紀》:海航是否也參加了這種重組的趨勢,也進行一些并購?

  陳峰:我們一直在做,海航重組已得到國家批準,策劃本年年內公布重組動靜。比如我們本年3月30日成立的大新華航空,海航集團將作為成立大新華航空集團的主建議人,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新華航空有限責任公司、長安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山西航空有限責任公司、金鹿公務機有限公司和揚子江快運航空有限公司等6家航空公司將涵蓋在大新華航空集團旗下,機會成熟我們要整體上市。不過,現在海航沒有與其他航空公司重組的可能。

  《21世紀》:大新華航空是否將跳出?跳出場所航空公司的局限?

  陳峰:大新華航空成立后總部仍在,不是在北京。我們與共存亡,只要我在世就不會讓它出去,由於海航跟人民水乳交融,是我們的依據地,沒有省政府的支援就沒有我們。一棵大樹再大也要有根,便是我們的根。

  目標是做世界級企業

  《21世紀》:作為海航的董事長,你下一步盤算做什麼?

  陳峰:海航重組已得到國家批準,策劃本年年內公布重組動靜。未來海航有兩大目標。第一是要創新世界級的航空公司。成為世界航空公司有三大尺度,首要是規模,目前我們的飛機數目是130多架,5年后要變成240多架。其次,要教養認同感。在內地要讓人一提到海航就像中國的新加坡航空、中國的德航。最后,各項運營指標,比如客座率、飛機小時利用率、收入、利潤等進入世界航空業20強。目前海航的機隊規模已經到達130多架,依照現在每年增加20多架的速度,五年內就能到達第一個尺度。第二、第三個尺度就要求我們以環球視野來進行各種資本的部署和整合,實現與國際市場和國際尺度的接軌;第二個目標是要成為世界級企業,便是世界500強程度的企業。

  《21世紀》:海航為什麼要入股東銀期貨?為何要與臺灣新光金融控股公司籌備組建一家保險合資公司?

  陳峰:海航是以航空為主業百家樂大眼路的大型集團,但不僅局限于航空業,也會涉及一些其百家樂体彩统计他相關聯的行業,比如上游機場,下游旅游業、旅店,產業鏈條會拉長。金融服務業是當代社會不可缺少的氣力。我們集團的財務公司、信托、保險等都與金融離不開,比如飛機險是強制保險,還有遊客險、機場險。航空公司的遊客群便是保險公司的重要客戶,這便是為什麼保險公司要找上航空公司,這些都是我們自然的優勢,是產業鏈條上的一環,期貨也是金融產品。

  《21世紀》:為什麼要收購揚子江物流等物流公司,進入海運業?

  陳峰:海運業與我們就更相關了。目前是一個大物流的時代,中國的物流業方興未艾,國外基本變更了生產流暢的方式,特別是高科技產品,生產出來直接上飛機運走,沒有倉儲。產品出來我們可以來決意,合適海運的用我們的汽船,合適空運的用我們的飛機,這是個大鏈條,大物流是今日社會的重要標志,中國必要抓住跟上。中國要走向世界必要走海洋路線,由於一是需要海外的資本,二是中國產品的市場在海外。海運依照未來趨勢完全是我們的相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