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家都不愿意再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紛飛改名為金融科技、數字金融,又或者稱為Fintech、TechFin,無知道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是不是也考慮改名?
在近期的一場學術研討會上,主持人如此調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隨后表示,無論叫數字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假如方位不正確,走偏了,什麼名字都可能被貼上負面的標簽。
什麼才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正確方位?
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深化金融革新三大任務。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說,服務實體、科技驅動便是正確方位。
互聯網金融的本性仍然是金融。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而且在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期間,金融嚴監管都將是重要基調。通過嚴監管,將意圖不佳、才幹不足的從業者清出去。2024年就是互聯網金融的合規規范年。通過系列監管文件的落地,中心與場所聯動整治互聯網金融亂象,行業規范度得到大幅提拔。
行業風險得到管理之外,大批小微企業、三農服務以及個人信貸需求仍未得到充分知足,如何通過科技手段,減低金融服務門檻、提拔服務效率即是互聯網金融的使命所在。監管也在率領互聯網金融回歸小額、散開、普惠初心,使之成為傳統金融的有力增補。大數據、云算計乃至區塊鏈等專業的應用,也有助于提拔其服務實體經濟的才幹。
媒體是這一過程的紀實者,更應該成為這一領域的觀測者和思索者。回首歷史,駐足當下展望未來,可以更好為行業提供傳授和借鑒。
網貸行業發展六大脈絡
從起初沒有明確部分監管,到監管部分意識到其危害開始著手整頓,再到行業監管思路清晰,網貸行業發展逐漸規范。
1網貸平臺降至2024家以下,累計歇業平臺近4000家
從2024年1月網貸之家開始有行業統計以來,網貸平臺從2024年1月的651家連續快速增長,到2024年5月過份1000家,當年11月即過份2024家,2024年平臺數目平均月環比增加12%。此后行業增速逐漸放緩,網貸平臺在2024年11月到達行業最高點3476家后,此后數目便連續下滑。
最新數據到2024年10月末,網貸平臺數目已經低于2024家,為1975家。相較高峰期間,平臺數目已經減少了4318%。累計歇業平臺近4000家。
見圖一:當月歇業及疑問平臺數
2網貸平臺主動退出增多,1100多家平臺跑路
當前,行業內主動退出的平臺逐漸增多。在現在近4000家歇業及疑問平臺中,歇業的比例到達51%,很多平臺通過和諧談判主動退出網貸業務或轉型經營。不過,跑路平臺仍然佔有大批比例,高達29%,多達1168家。此外便是提現難題的平臺,這一比例到達19%。
從行業趨勢來看,過去疑問平臺以跑路等惡性事件居多,當前已更多轉向主動轉型或歇業,惡性百家樂例牌事件整體占比明顯減少。這說明行業在向康健方位轉型發展。
見圖二:網貸歇業及疑問平臺類型餅圖
3收益率下降、借款限期拉長,網貸投資人更趨理性
網貸行業早期綜合收益高達2163%,吸引了部門敢于嘗試的投資者。但這樣的高收益程度并不能連續。
網貸行業綜合參考收益率自2024年2月后根本持平穩下降趨勢,直到2024年6月,開始有小幅回升。截至2024年10月,網貸行業綜合參考收益率為950%,處于相對平穩狀態。相對于其他理財道路,仍有較強的吸引力。
在借款限期上,行業整體呈上升趨勢。互金理財產品98%的限期在1年期以下,1個月限期的最多,占發行量的32%,其次是3個月、6個月。過短的借款限期抬起了企業融資成本。網貸監管暫行設法出臺后,行業借款限期明顯提拔,此后雖也有所回落,但一定水平上表明,跟著網貸行業逐漸規范,投資者信心有所上升。
見圖三:網貸收益率變化趨勢
4小額、散開資產成主流,借款人數首次過份投資人數。
2024年1月,網貸行業投資人數為1719萬人,而借款人數為377萬人,投資人數大幅高于借款人數。一方面,投資者對于行業信心不足,拿出少部門資金用于網貸博取較高收益;另一方面,早期較多網貸平臺百家樂投注教學在資產端發力企業客戶,他們的借款金額普遍較大,等同人力付出下,大標能獲得更多的收益和投資用戶。
2024年8月發表的《網絡貸款控制暫行設法》對個人及企業貸款額度建置上限。率領網貸行業回歸小額普惠定位。這成為網貸平臺合規的主要前提之一。2024年8月,借款人數首百家樂贏錢之道次過份投資人數,現在維持相對不亂,表明小額、散開資產已經成為網貸行業的主流。
見圖四:人均借款金額和投資金額變化趨勢
5資源懇切有所降溫,投資逐漸進入收割期。
2024年及以前,行業內僅有5起融資案例,融資金額46億元。此后,資源對網貸懇切升溫。2024年,行業融資案例到達75起,融資金額到達18178億元。
進入2024年,跟著國務院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以及網貸領域監管連續不斷從緊從嚴,網貸平臺合規要求連續不斷提拔,存案遲遲難以落地,資源對網貸平臺的投資懇切相較此前有所降溫。
不過,宜人貸、信而富、和信貸、拍拍貸等多家P2P平臺相繼登陸美國資源市場,并且還有多家互金平臺列隊等待。這一現象與前期資源投入但願變現退出、投資回報落袋為安的訴求密不可分。
見圖五:網貸貸款行業風投融資場合
6北京占網貸成交量三成,廣東網貸平臺最多。
在網貸平臺地域分布上,由于深圳和廣州民間融資的活潑,網貸創業較多,廣東以413家網貸平臺成為全國網貸最多的地域,其次是北京、上海,差別有380家和273家。
網貸行業展示極強的集聚性,北京、廣東、上海、浙江四地成交量占全國的88%。
見圖六:網貸平臺地域分布
互聯網金融六大趨勢透視
當前,網貸行業的監管頂層設計已經根本完工。對于從業者來說,依照合規紅線進行整改是最根本的要求。由于行業馬太效應明顯,對平臺的資質實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網貸創業的草莽時代已經解散。
1平臺數目有望縮減至1200家以內
現在,網貸平臺數目已經降至2024家以下,剩下的平臺大部門是此中的佼佼者。在網貸行業會合度進一步提高的場合下,平臺數目仍將連續減少,但減少速度會有所放緩。依照當前平臺退出和轉型速度(2024年減少1290家,2024年減少1727家,2024年現在已減少575家),結合來歲可能的政策陰礙,預測2024年平臺數目有望縮減至1200家之內。
2網貸平臺存案有望落地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在2024年脫期一年,有望在2024年收官。此前,盡管銀監會出臺了網貸存案登記控制指引,但由于缺少實施細則,各地存案尺度不一,仍沒有實質性落地。在行業風險得到有效管理后,各地網貸平臺存案有望實質性落地。
3細分領域出現隱形冠軍
網貸平臺必要加大對小微、散開資產的拓荒力度,符合限額要求的資產,小微企業融資、個人消費類(汽車、教育、醫美、電商分期、旅游、租房、裝修等)成為重點布局方位。而一些平臺憑借對細分領域的資本和行業把握,在一些細分領域成為極具競爭力的冠軍。
4、網貸行業并購整合時機增多
作為資金、資產的撮合中介,部門平臺憑借其資本和專業才幹在資產端更具優勢,部門平臺則由于股東底細以及營銷獲客才幹突出,在資金端更有優勢。
平臺之間的合作在增多,一些有實力的平臺開始尋求通過并購整合獲取更多的業務場景或資產拓展渠道,尤其是實力較強的資金端對資產端的并購。
5、互金平臺加快出海
在中國市場競爭劇烈、監管加碼、平臺尋求新增長點的訴求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互金企業開始出海,將成熟的業務模式和專業理念帶出去,如消費金融、貸款、支付等。人口眾多、間隔較近、市場空間巨大且中國游客往來頻繁的東南亞地域,成為多家平臺的出海首百家樂體驗金平台選。
6、征信、數據共享等行業根基設備加倍完善
在加大對失信懲戒力度的同時,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為典型建設的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牽頭建設的信聯等,作為行業的根基設備,有望得到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