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

網絡上的霸總風,終究還是吹向了銀發一族。

有人發明,家中老人的手機里有大批支付賬單,少則幾元,多則二三十元,積少成多,一個月在同一家商戶付費總額近千元。更夸張的,有人在長輩的手機里找到了一個月6000元、持續充值數月的微短劇消費紀實。一句網友吐槽剛愁完孩子陷溺游戲,又開線上娛樂城比賽戰報始愁父母陷溺微短劇,激起不少人共鳴。

讓老年人上頭的微短劇有哪些特征?現在市面上的銀發甜寵老年霸總微短劇已有不少,多為相親閃婚、隱瞞地位、惡人當道、逆風翻盤等橋段擺列組合。這些要素不僅在老年受眾的賽道里高度同質化,放之整個微短劇市場,也經常換湯不換藥,被網友調侃好認識的劇情,好陌生的年齡。比如《閃婚后五十歲霸道總裁狂寵我娛樂城體驗金有效期》《代駕老爹巔峰歸來》這兩部播放量破億的微短劇,一部女主被兒子逼婚,與偽裝成水電工的總裁閃婚后,被真愛與鈔才幹眷通博娛樂城玩法破解顧,功績夕陽紅戀愛;另一部的男主本是頂級間諜,在女兒受惡霸欺凌后重出江湖,開啟打怪升級護女之路……

重爽輕邏輯、劇情又千篇一律,老年人看這樣的微短劇圖啥?也許看似預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到達297億,占比2107%,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另一項市場調研數據顯示,我國50歲以上中老年網民規模達325億,月人均上網時長1272小時,相當于每日財神娛樂城彩券遊戲有過份4小時在網上沖浪。對于很多時間充裕、經濟獨立的60歲以上銀發人群,刷短視頻、看微短劇、蹲直播,已成為打發時間、排遣孤單的主要方式。正因此,緊抓生活痛點、給足情緒價值、韻律反轉遞進、提供虛擬爽感的老年霸總微短劇越發爆火。

固然能懂得,但不禁讓人反思,當有的老年人甘愿為情節俗套乃至狗血的微短劇一擲千金,甚至罔顧身體康健熬夜追劇,誰該出手了?

本年5月9日,中消協發表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場合解析,提到老年群體頻陷網絡消費陷阱,最常見的便是短視頻平臺鎖定老年受眾推送浮夸微短劇,并以低價誘導繼續觀看并默認開通免密支付。雖說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消協等監管部分連續針對微短劇市場出臺相關創作生產、規范收費等舉措,但部門小程序劇打一槍換一個場所,令不少消費者尤其是互聯網知識不健全、網絡消費辨認才幹弱的老年群體深陷此中,在99元買不了吃虧的洗腦式營銷中,終極破費若干個99元。規范微短劇市場秩序、打擊誘導消費陷阱、及時下架違規內容,仍需各監管部分久久為功,更需各大老爺娛樂城限時優惠視頻平臺壓實主體責任。

文化消費市場的供應端也應看到,一些無腦微短劇之所以能勝利圍獵老年群體,無非是借助算法,精準逮捕到了老年群體的情感需求、休閑生活需求。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表《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第6條明確提到要發展面向老年人的文學、廣播、影視、音樂、短視頻等內容行業,豐富老年文體服務。比擬潛力強勁的銀發經濟和需求旺盛的銀發文娛消費,如今高質量的中老年題材文娛產品仍是稀缺品,亟待各文化消費市場、創作主體,更好地發掘受眾需求,以高質量內容知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當然更主要的,還有作為家人的青年一輩。不妨給父母多一點耐心,伴隨他們一起面臨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協助他們提拔前言素養,勉勵他們教養更多嗜好喜好,以真實的情感回應老一輩的精神寄托與心靈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