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村村委會門前廣場。吳新光攝

  長城網訊(吳新光)武安市白沙村是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進步下層黨組織、中國幸福村,一制三化農村工作運行機制的肇建者。在白沙村,就業全民化、生活福利化、環境生態化、就醫養老團體化、公眾事業均等化的美麗村莊目標根本實現。

  白沙村兩委班子意識到,發展團體經濟永遠不停步,面臨二次創業的新形勢,白沙村的產業結構也在連續不斷調換,白沙村人誓要轉型發展、向綠色要效益。

  都市型新農村,展示滿目繁榮

  春節時期,走進武安市淑村鎮白沙村,探訪這個在外人看來頗為神秘的村落。

  別墅、小洋樓、高層房屋、體育館、學校、幼兒園、養老公寓、休閑公園、旅館、飯店、影視城、文化宮……行走白沙村,途徑兩旁商鋪林立,鱗次櫛比的樓房、寬闊整潔的街道、安排有序的村落布局,仿佛進入一片都市型世外桃源。

  白沙村村民趙鑫在毛家飯店工作。她所在的這個毛家飯店,隸屬于村團體企業白沙商貿旅游公司。

  趙鑫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十幾年前,她家就住上了樓房,家里有暖氣,而且還不收取暖費。丈夫在村里的石子廠上班,每月工資兩三千塊錢。一家人生活得其樂融融。

  從2024年開始,每年村團體定期給村民發福利,全村群眾每人每年免費供給200斤白面、50斤大米,逢年過節還免費供給魚、肉、蛋、油、酒。6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獲得200元養老金,每年查抄兩次身體,村團體出資給全體村民交納新農合、新農保參保費,實現了社保、醫保團體兜底全蓋住。

  從2024年到2024年,白沙村兩委依附團體積累,進行老村改建,建設新民居。依照科學安排、合乎邏輯布局、整體設計、分步實施、突出特色、村民宜居的原則,10年累計投資6億多元,用于舊村改建和改良免傭百家樂意思村民棲身環境,建成40棟別墅樓、120棟單元樓、6處尺度四合院,全村形成了12個住民小區的小城鎮格局。

  據了解,全村720戶村民全部住進了通雙氣、有電視、有電話、有中心空調、有寬帶、有車庫和埋藏間的新樓房,人均住房面積到達78平方米。平改樓后,全村占用土地面積由630畝減少為410畝,騰出土地220畝。拆舊房除按尺度賠償外,還享受團體6—9萬元津貼,超尺度多要房的按建筑成本價收費。6百家樂插件年拆房580戶,分新樓960套,沒有一戶拒拆不遷,沒有觸發一起矛盾糾紛。白沙村黨委書記侯二河介紹。

  村民們生活富裕了,但濃濃的鄉情依然存續。每逢春節,村里都組織文藝晚會,元宵節組織燈展和焰火晚會,節目都是村民自己編、自己導、自己演,歌唱身邊進步人,贊頌本村發展事。

  白沙村新一屆兩委成員在策畫村里綠色發展的思路。白沙村供圖

  白沙村團體企業。白沙村供圖

  產業舞動,團體經濟富田舍

  小康白沙、美麗白沙、和平白沙的實現,得益于村團體的積累,而村團體的積累靠的則是村團體企業的發展壯大。

  白沙村大力發展團體經濟,從靠山吃山辦團體企業起步,現在已形成一廠、一社、一園區、8家公司的企業集群。侯二河介紹,一廠便是石子廠,一社便是清源蔬菜技術合作社,一園區便是當代農業科技園區,8家公司差別是火焰山工業有限公司、河北尚德建材有限公司、誠達爆破公司、益源牧業公司、華鑫商貿公司、沙泉飲品有限公司、河北天道酒業有限公司、旅游開闢公司。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村兩委班子堅強有力的領導下,近些年白沙村發作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用工業反哺農業的思路,推動村團體經濟由資本型向培植、九牛娛樂城百家樂養殖轉變,又上了萬頭豬場、千頭牛場、當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投資1000萬元擴大村辦企業百家樂註冊條件益源牧業公司的規模,使豬場存欄由11萬頭增加到2萬頭,牛場存欄由140頭增加到近300頭。

  我們決斷關停焦化廠、免燒磚廠、洗煤廠、選礦廠、4個鐵礦,建成了全封鎖、自動化、零粉塵的建材廠。此外,投資2億多元新上了環保型、零排放的活性氧化鈣廠。建成400立方米大型沼氣工程,豬牛雞糞便通過管道進入沼氣池,產生的沼氣用于公司生產,沼渣、沼液用于園區肥田。還建成尺度化污水處理站,企業廢水、生活廢水處理成中水用于農作物灌溉。侯二河說。

  產業舞起來,村民富起來。村里實行廣就業、工資制、福利化模式,村民就業不離村,掙錢不出村。同時,村里還向社會提供了近千個就業崗位。

  村兩委毫不動搖抓項目建設,全心組織生產經營。環保型免燒磚場春節后破土動工,6月份將投產受益;制砂項目正在調研論證,將連續不斷研發新產品,開闢市場,帶領消費;在水字上動腦子、做文章,利用夏季制冷、寒冬制暖后排出的廢水,通龍寶 百家樂過尺度化處理實現輪迴再利用,絕不能讓有限的水資本白白糟蹋。開闢礦泉水、溫泉水資本,建設溫泉康療中央,讓資本變資金。

  白沙村在西山打響了礦山生態保衛、山體修復治理攻堅戰。自2024年5月份以來,每日出動鉤機9臺、鏟車兩部、汽車12輛清渣平坡、砌墻墊地、修路植樹。短短幾個月時間就新墊土地180畝,培植生態林木57萬棵,累計投入資金2464萬元。

  白沙村當代農業觀光園里的無土栽培蔬菜。吳新光攝

  白沙村當代農業觀光園一角。吳新光攝

  靠山不吃山,轉型綠色發展

  在白沙村東頭,建有農業科技園區500畝,發展綠色產業、生態農業,打造集生產、采摘、養生、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當代農業科技園區。

  在當代農業觀光園里,看到,這里栽植有很多熱帶植物,無土栽培蔬菜,如冬寒菜、黃甜菜、紅葉甜菜、金葉甜菜、紫背天葵、穿心蓮等,品種豐富。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無土栽培的蔬菜除用于欣賞外,銷售勢頭也不錯。

  農業科技園區里還建有日光溫室大棚、智能溫室大棚、尺度化生產示范棚等,成排成列,蔚為壯觀。

  紅紅火火發展了十來年,白沙村贏得的成果有目共睹。推動農業向合作化、技術化、當代化發展,實現增產、增效、增收;發掘第三產業新動能,用文化支撐和帶領村莊旅游,靠村莊旅游開辟第三產業新市場,按市場需求拓寬第三產業門路,連續不斷提拔一產、三產在全村社會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白沙村兩委班子的意識始終是清醒的——白沙村要跨越新臺階、走向長久康健發展之路,必要要二次創業,必要要轉型發展、綠色發展。

  不能否認,白沙村的石子廠、建材廠環保極度達標,但畢竟毀壞山體資本,終究不是持久發展之計。

  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2024年,村里投資1400萬元約請北京、天津、石家莊3家設計單位為村里發展診脈定向。以轉型發展村莊旅游為目標,以建成中國白沙·優礦勝地為尺度的礦山生態環境保衛和廢舊礦山山體修復治理工程全面啟動。組成了專門班子,禮聘設計專家,組成技術施工隊伍,策劃投資8億元,利用5年時間,讓礦山變綠山,使礦區變景區。

  依照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和吃、住、行、游、購、娛調和布局的安排要求,將重點進行西山廢舊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堅定治字當頭綠色領先和治理與開闢同步的原則,首要把破敗的山體治好綠起來。侯二河表示,要把治理同全區域村莊旅游結合起來,同提拔村莊旅游根基設備、建設多性能生態型服務設備結合起來,把西山打造成全國馳名氣的中國白沙·優礦勝地,成為晉冀魯豫村莊旅游的美麗景點、特色亮點、優質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