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人均GDP競賽:京滬超15萬元,重慶湖北超山東

  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重要數據結局后,第一財經依據各地2024年GDP數字和七普人口數據,粗略推算出各地的人均GDP。數據顯示,31省份中,有6個省份人均GDP過份10萬元,差別是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天津和浙江,此中京滬過份15萬元。重慶、湖北的人均GDP在中西部地域領跑。

  人均內地生產總值,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域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由于此前各地人口數據尚未發表,因此各地發表的統計公報中,也沒有人均GDP數字。

  需要說明的是,算計人均GDP時,應用當年的GDP總量與年平均人口數的比值。由于七普的數據為2024年11月1日零時的數據,與2024年平均人口數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這里推算出來的人均GDP數據,會與終極結局存在一定的誤差,當然,這個誤差相對較小。精確的數據應以統計部分公布的數字為準。

  六省份超10萬元,北京逾16萬元

  數據顯示,以七普人口數來算計,人均GDP前十的省份差別是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天津、浙江、廣東、重慶、湖北和內蒙古。

  這此中,居于前六的省份人均GDP過份了10萬元,京滬兩大直轄市人均GDP更是過份了15萬元。此中,北京以164904元高居榜首。

  總體上看,北京和上海這兩大直轄市的城鎮化率最高,人均GDP在全國處于絕對領先的位置。京滬兩地的金融業等當代服務業和高新專業產業都十分發達,總部經濟、研發創造等十分突出。比年來,我國收入最高的三個行業差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專業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專業服務業。而京滬是這些高收入行業最會合的地域。

  京滬之后,第二經濟大省江蘇人均GDP到達121205元,在直轄市外的各省份中領跑。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解析,江蘇的外向型經濟十分發達,大項目多。蘇南的城鎮化程度較高,接納上海的外溢輻射作用十分明顯。另有從產業結構來看,江蘇在沿江區域有大批的重化工業,在重工業拉動下,GDP總量也對照高,因此人均GDP也對照高。

  江蘇之后,福建以105690元位居第四。福建是革新開放后東部沿海率先開放的區域,秉承愛拼才會贏精神,民營經濟十分發達,紡織鞋帽等輕工業十分突出,這幾青年紡工業的品牌化、高附加值化等方面做得不錯。新世紀之交,福建充分利用了優良的港灣資本,大力發展臨港型重化產業,重工業也發展起來。同時,比年來包含有寧德時代等新興企業、產業也發展得不錯。

  丁長發說,福建的面積不大,但交通根基設備對照完善,縣縣通高速、市市通高鐵。而且,福建區域發展較為平衡,山區市與沿海差距小。

  天津和浙江人均GDP也過份10萬元,居第五、六位。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人均GDP在很大水平上與住民人均收入有正相關性,人均GDP高的場所,往往人均收入也沙龍百家樂賺錢會高一些。可是,住民人均收入還遭受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等因素的陰礙。因此,一個地域的人均收入排名,與人均GDP的排名并不百家樂路單紀錄完全一致。

  比如固然浙江人均GDP位居第六,低于江蘇、福建等地,可是浙江的住民人均可掌控收入位居全國第三,僅次于上海和北京兩大直轄市。浙江是我國縣域經濟產業鏈最發達的場所,整體區域發展對照平衡,義烏、樂清、慈溪、諸暨等諸多城市產業鏈極度完整,民營經濟占比很高,住民財產性收入也對照高。

  這6個省份之后,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人均GDP為87897元,離10萬元大關還有一定的間隔。廣東省體制革新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解析,一方面,百家樂 技術廣東人口總量大,過份12百家樂 計算機6億,有大批的外來人口,人口基數大。另一方面,廣東的區域發展差距極度大,珠三角地域十分發達,并不比蘇浙差。可是粵東西北與珠三角差距太大,全省一平均,廣東人均GDP就比蘇浙低了不少。

  廣東的區域差距有多大?現在廣東各地市2024年常住人口數據尚未揭曉。以2024年的數據來看,廣東21個地市中只有7個地市的人均GDP高于全國平均程度,且全部都在珠三角地域;23地市的人均GDP低于全國平均程度,重要分布在粵東西北地域以及珠三角的江門和肇慶。此中,人均GDP最低的梅州僅為276元,是全國平均程度的38%,河源和揭陽也不到全國平均程度的一半。

  全國最富的場所在廣東,最窮的場所也在廣東,這是廣東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真實寫照。

  表:31省份人均GDP數據(第一財經七普數據和各地統計公報推算)

  重慶、湖北、內蒙古超山東

  從總體格局來看,人均GDP仍展示明顯的東西不同。人均GDP前七名的省份全部來自東部沿海發達地域,第八到第十名的省份則來自中西部地域,此中直轄市重慶位居第八,人均GDP到達78002元;湖北人均GDP到達了75223元,位居第九;能源重省內蒙古則以72185元,位居第十。這三個中西部省份均過份了位居東部沿海地域的第三經濟大省山東。

  此中,重慶和湖北這兩個位居長江中上百家樂下注法則游的省份頗為引人關注,這兩地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度在中西部地域都對照高。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對第一財經解析,重慶和湖北本來都是老工業基地,在策劃經濟時代沉淀下來的根基很不錯,特別是重工業。同時重慶和湖北與長三角、珠三角的產業互補協作對照好,承接了東南沿海大批產業遷移。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央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表示,重慶和武漢都是近代以來快速發展的大城市,工業底蘊對照深厚。新中國成立后,許多大項目也放在這兩個城市。再加上高教資本十分雄厚,比年來綜合優勢連續不斷凸顯。這兩個城市人口規模也很大,現在已經逐步發展為超大城市,城市發展也帶動區域發展。

  不但是湖北和重慶,中西部人均GDP較高的省份,大多是比年來承接產業遷移較多、強省會發展較為突出、高新產業快速發展的地域。比如,西安的高教實力在全國名列前五,陜西的人均GDP位居全國第十二;西部第一人口大省四川,常住人口過份8000萬人,省會成都現在經濟實力位居全國城市榜第七,高新專業產業發展很好,在成都帶動下,四川全省人均GDP位居西部第三,全國第十六。

  這也說明,一個強有力的省會城市、中央城市對西部地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分主要。牛鳳瑞稱,中央城市是區域發展的龍頭,是工業、科研、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中央,是經濟社會發展性能的集聚地。高新產業需要一定的前提,包含有人才、設施和營商環境,什麼樣的城市具備這樣的前提?在中西部地域,首選是省會城市。

  現在,共有5個省份人均GDP低于5萬元,差別是甘肅、黑龍江、廣西、貴州和河北。此中最低的甘肅人均GDP為36038元,榜首的北京人均GDP是甘肅的46倍。

  此外,2024年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1美元對68974元,將各省份人均GDP折合美元算計,現在共有11個省份人均GDP過份1萬美元,包含有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天津、浙江、廣東、重慶、湖北、內蒙古和山東。京滬兩大直轄市均過份22萬美元,此中,北京2024年人均GDP到達了2390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