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在淡化GDP增長目標、追求高質量發展政策導向下,北上廣深優化結構、創造驅動的特點愈發現顯。

  資料圖:長沙太平老街的游客。楊華峰攝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24年第5期)

  跟著場所兩會陸續召開,各地相繼公布2024年本地域經濟運行場合。日前,國家統計局對外公布,2024年內地生產總值(GDP)為827122億元。我國經濟總量首次站上80萬億元的歷史新臺階,作為經濟增長驅動的引擎,各大城市GDP在2024年也進入新的規模。

  現在,國內GDP過萬億的城市已有14個。除了2024年GDP總量過萬億的無錫和長沙外,上海、北京、廣州GDP總量差別在2024年、2024年、2024年突破萬億;2011年,深圳、天津、蘇州、重慶的GDP總量也差別進入萬億行列;2024年,武漢、成都GDP總量差別突破萬億;2百家樂莊閒押注024年杭州、2024年南京和青島GDP總量也均突破萬億。

  從行政等級上來看,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為直轄市;廣州、深圳、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青島為副省級城市;蘇州、長沙和無錫為地級市,此中長沙是省會城市。從城市規模來看,依照2024年國務院關于調換城市規模分割尺度的告訴,明確了新的城市規模分割尺度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截至2024年的數據,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武漢為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北上廣深生產總值均超2萬億,創造驅動特點明顯

  2024年,北京實現地域生產總值28萬億元,上海為301萬億元,廣州為215萬億元,深圳為22萬億元。上海突破3萬億元,深圳首次過份廣州。

  從數字上來看,北上廣深GDP總量過份10萬億元,占全國總量的18。與此同時,4個城市的經濟增速維持平穩,2024年,深圳的經濟增速為88%,廣州為7%,上海為69%,北京為67%,而全國增速為69%。

  可以看出,在淡化GDP增長目標、追求高質量發展政策導向下,北上廣深優化結構、創造驅動的特點愈發現顯。

  從創造驅動方面看,以廣州為例,2024年廣州進步制造業增加值占制造業比重到達66%左右,當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到達67%左右,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域生產總值比重到達27%。

  而深圳,過去一年籌建8個重大科技根基設備,新組建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3家、根基研究機構3家、制造業創造中央5家、海外創造中央7家,新增3家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新設立新型研發機構11家和創造載體195家,全市研發投入過份900億元,占GDP比重413%。

  從產業分布看,北京和上海早就以第三產業為增長主導。2024年北京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25693億元,增長73%,增速比去年提高03個百分點。此中,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優勢行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功勞率合計到達533%。以中關村示范區為例,新一代信息專業產業規模已近18萬億元,約占全國11%。

  而上海,過去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上海生產總值的比重從602%提高到69%,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造業部門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68個百分點。以當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帶領、進步制造業為支撐的當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同時,第三產業對財政收入的功勞顯著。以2024年數據為例,第三產業收入占上海全市場所一般公眾預算收入的比重到達813%,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功勞了上海財政收入增量的707%。

  從長期來看,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都會發展為服務業主導型的經濟,整體服務業的占比會越來越高。發達國家的大城市,第三產業比重都占到80%~90%。城市的人口規模大,消費需求也越大,需要城市提供的百家樂路單紀錄服務也越多。未來,多數綜合性城市的經濟,都會是服務業主導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學會副會長陳耀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萬億GDP城市中的特殊兩員——蘇州和無錫

  14個萬億城市俱樂部中,從省份分布來看,江蘇省最多,佔有3席,差別是南京、蘇州、無錫。《中國經濟周刊》發明,蘇州與無錫,是這14個城市中對照特殊的兩個,與其他城市比擬,蘇州與無錫既非副省級城市,也非省會城市,都是地級市。

  蘇州一直是內地城市經濟發展的優等生,在各種經濟指標排行榜中長期位居前10。2024年,在全國21個GDP千億縣(含縣級市)中,有4個屬于蘇州市管轄,此中昆山市以3160億元的GDP總量居全國首位,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

  2024年,蘇州全市實現地域生產總值17萬億元,按可比價算計比去年增長7%。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去年增長83%;全年實現高新專業產業產值153萬億元,比去年增長10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78%,比去年提高個百分點;住民人均可掌控收入50350元,比去年增長81%。

  同時,蘇州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入款余額、借貸余額差別突破3萬億元和25萬億元,均居江蘇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突破6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民營經濟增加值均突破5000億元。

  與同省的省會城市南京比擬,蘇州2024年GDP總量比南京多528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蘇州2024年第三產業占比為512%,第三產業的比重首次過份50%,說明經濟結構在進一步優化。

  蘇州市政府工作教導指出,打造具有環球陰礙力的產業科技創造高地,要新增國家高新專業企業500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000家;新增高層次人才225萬人、高技巧人才2萬人百家樂對策分析

  蘇州和無錫的GDP總量曾長期分列江蘇省的第一、二位。2024年金融危機之后,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蘇南地域經濟發展放緩,2024年,無錫GDP總量被南京過份,退至江蘇省第三位。

  此次無錫新晉萬億城市俱樂部,2024年GDP總量為105萬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5年來首次高于全省平均程度。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3518億元,同比增長08%;第二產業增加值496444億元,同比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541218億元,同比增長77%。

  此外,無錫2024年社會融資規模達1650億元,增長115%;金融機構本外幣存、借貸余額差別達15123億元和11233億元,增長35%和68%,此中制造業借貸占比277%,全省最高。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18家,累計達129家,上市公司總量位居江蘇百家樂計算省第一。

  《中國經濟周刊》注意到,無錫2024年高新專業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速到達18%;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到達515%。這一數字也是突破,無錫第三產業比重首次過份50%。

  要點城市帶領城市群崛起

  城市是經濟的增長極,跟著人口和產業的集聚,城市的經濟總量也在不停增長。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后,固然增幅減緩,但還在增長,過去百億GDP城市都不多,目前省會城市根本上都是千億GDP城市,下一步大城市發展趨勢便是進入萬億GDP城市行列并帶動和輻射周圍城市。陳耀通知《中國經濟周刊》。

  在14個萬億城市俱樂部成員中,從城市群分布來看,長三角有5個,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和長江中游各有兩個。中國國際經濟切磋中央副總經濟師徐洪才以為,這證明白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幾大城市群是中國經濟的要點地帶。城市群內部協同效應逐步增強,大城市群的發展趨勢不可阻擋。

  據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張學良統計,2024年,中國23個重要城市群占全國3021%的國土面積,聚集了全國6569%的人口,創新了9049%的地域生產總值,而前十大城市群更是以1472%的國土面積,集聚了4686%的人口,創新了全國7167%的地域生產總值。

  陳耀表示,一般來說,GDP超萬億的城市都是城市群的要點城市,要點城市是城市群發展的領頭羊,決意了城市群發展的規模和方位,城市群發展要處理好要點城市和周圍城市的關系。一方面是增長引擎,集聚要素資本形成巨大的集聚效益;另一方面要形成對周圍的帶動輻射,使得城市群整體內部的發展不同逐步縮小,形百家樂接龍玩法成一體化的格局。

  但現在來看,這些萬億GDP城市的輻射作用還沒有完全體現,中西部多一城獨大的現象。例如,湖北2024年GDP總值為365萬億元,武漢為134萬億元,占比367%;四川2024年GDP總值為36萬億元,成都為13萬億元,占比361%。而在東部地域,占比則較低,例如青島2024年GDP預測實現11萬億,只占到山東省總量的15%。

  另有從區域分布來看,14個萬億城市中,東部地域有10個;中部地域有2個;西部地域有2個;東北地域現在尚未有城市GDP到達萬億。

  從這個分布和發展趨勢上來看,符合中國經濟發展梯度的紀律,東部發展得快,大城市的帶領帶動作用明顯;中西部屬于欠發達地域,過萬億的城市少一些,資本吸附較強。當然,跟著經濟的發展,中西部GDP過萬億的城市還會增加。陳耀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的聚焦點,是關注發展的質量,不是一味地去講究總量、規模。最近GDP萬億的天津濱海新區擠出三分之一的水分,反應出我們目前確切到了需要變更發展方式的時候。陳耀說,不能覺得萬億俱樂部便是目標,有的城市可能規模不大,但發展的質量高、生態環境好、住民收入程度高,同樣值得關注和倡導。